欢迎您访问浙江自考网!  今天是
当前位置: > 串讲笔记 >

2019年自考《生理学》试题练习(五)

2018-11-28 14:13来源:浙江自考网

选择题:
1 一传入纤维进入中枢后,一方面兴奋某一中枢神经元,另一方面发出侧枝,通过兴奋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抑制另一中枢神经元,这种抑制称为(      )

A 突触后抑制 B 交互抑制 C 回返性抑制 D 同步抑制 E 去极化抑制

2 下列关于传入侧枝性抑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神经元传入侧枝与自身形成负反馈回路

B 传入纤维的主干与侧枝释放不同的递质

C 通过交互性突触而产生交互抑制作用

D 这种抑制仅发生于脊髓,脑内不存在

E 作用意义是使不同中枢的活动协调起来

3 某脊髓运动神经元在其兴奋后发出冲动的同时,通过轴突发出侧枝兴奋闰绍细胞,转而抑制其自身和同一中枢的活动,这种抑制称为(      )

A 突触前抑制 B 传入侧枝性抑制 C 交互抑制 D 回返性抑制 E 去极化抑制

4 关于脊髓闰绍细胞构成的抑制,正确的是(      )

A 以轴突-轴突式突触为结构基础

B 通过串联性突触而起抑制作用

C 闰绍细胞有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共存

D 能使支配同一肌肉的许多神经元同时活动

E 能使同一关节活动的神肌收缩而屈肌舒张

5 突触前抑制的结构基础是(      )

A 轴突-轴突式突触和轴突-胞体式突触的联合

B 轴突-胞体式突触和轴突-胞体式突触的联合

C 轴突-轴突式突触和轴突-胞体式突触的联合

D 轴突-树突式突触和轴突-树突式突触的联合

E 轴突-轴突式突触和轴突-轴突式突触的联合

6 下列有关突触前抑制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以树突-树突式突触为结构基础 B 多见于运动传出通路中

C 潜伏期和持续时间均较长 D 因突触前膜发生超极化而产生

E 意义在于使神经元的活动及时中止

7 产生突触前抑制的机制是(      )

A 突触前膜K+通道磷酸化而关闭 B 进入突触前末梢的Ca2+减少

C 突触前末梢释放抑制性递质 D 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介导

E 突触后膜产生IPSP

8关于突触前易化的产生,正确的是(      )

A 结构基础和突触前抑制完全不同 B 到达突触前末梢的动作电位频率高

C 有多个兴奋同时到达突触前末梢 D 进入突触前末梢的Ca2+增多

E 突触后膜有多个EPSP发生总和

9 下列有关化学性突触传递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 双向传布 B 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C 不衰减性传递

D 兴奋节律不变 E 不易疲劳

10 根据测定,兴奋通过一个突触的时间为(      )

A 0.1-0.2ms B 0.3-0.5ms C 0.7-1.0ms D 1.5-2.5ms E 3.0-5.0ms

11 下列有关非突触化学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仅发生于中间神经元 B 在单胺类神经纤维中都发生

C 曲张体仅为递质储存部位 D 末梢所有部位均有递质释放

E 释放一次递质能确保产生一次动作电位

12 下列关于电突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基础是离子通道 B 传递速度慢,潜伏期长

C 允许所有带电物质通过 D 一般为单向传递 E 可促进神经元的同步活动

13 局部回路神经元是(      )

A 突起很不发达 B 数量较少 C 分布局限 D进化程度较低 E 突触形式多样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2019年自考《生理学》试题练习(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