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
岑参(715-770),祖籍南阳,出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他的曾祖父、伯祖父和堂伯父都曾做过宰相,父亲做过两任州刺史。但岑参幼年丧父,家道中衰,全靠自己刻苦学习,于天宝三载(744)登进士第,天宝八载(749)弃官从戎,首次出塞,赴龟兹(今新疆库车),入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两年后返回长安,与高适、杜甫等结交唱和。天宝十三载(754),他又再度出塞,赴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入北庭都护府封常清幕中任职约三年。永泰元年(765)出为嘉州刺史,最后流寓成都,卒于客舍。
岑参也是个热衷于进取功名的诗人,有着强烈的入世精神。在以写边塞题材著称的盛唐诗人里,岑参是留存作品最多的。他前后两次出塞创作的边塞诗多达70余首。尤其是后一次出塞,他写出了同类题材中最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岑参长于写感觉印象的艺术才能和好奇的个性,他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如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除意奇语奇之外,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节奏急促,声调激越,也体现出一种音乐的奇美。
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诗人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异域风情,全都变得神奇瑰丽起来。诗人对此热情地加以歌颂,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艺术表现上,岑参的边塞诗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跌宕、舒卷自如的体势而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完全不用乐府古题而自立新题;用韵十分灵活,有基本上一韵到底的(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有两句换韵(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的。《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极写雪景奇寒,末尾突现青松之枝,虽绝域送别而有奇俊激越之情,不仅意奇、语奇,还兼有调奇之美: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交河城边飞鸟绝,轮台路上马蹄滑。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岑参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他以边塞生活为题的七绝也多佳作,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赴边塞时对家乡和亲友的思念,情真意切。虽只是用家常话写眼前景致,却道出人人胸臆中语,反映了诗人感情生活及诗风深沉细腻的一面,遂成为客中绝唱。杜甫在《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中说:“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高、岑并称始于此。
以上为岑参的生平简介,浙江自考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是浙江自考本科专业: 1050105 汉语言文学专业与1050113 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 考试课程
(注:1050113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专业于2018年10月起停止接纳自考考生新生报名,2020年10月开始不再安排考试,2021年开始不再颁发毕业证书。)请自考考生做好自考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