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浙江自考网!为考生提供浙江自考信息服务,网站信息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浙江教育考试院www.zjzs.net为准。

自考热线:  0571-87097538

距2025年4月准考证打印预计83

距2025年4月自学考试时间90

考生服务:

  • 用书目录|
  • 考试安排|
  • 所在位置:浙江自考网 > 自考真题 > 天津自考-马克思原理简答题

    天津自考-马克思原理简答题

        来源:其它    点击:    
    自考学习平台 +问答

    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与创新。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它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中

    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马克思彻底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 同

    时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基本思想,摒弃了他理论中的形而上学的杂志,创

    立了唯物辩证法。

    2.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内在联系。

    答: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

    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

    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3.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

    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①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②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恩的理论,也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

    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③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学说,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

    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

    一致。

    ④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

    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5.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在它具有鲜明

    的政治立场。

    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马

    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再次,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

    发展而不断发展。

    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关系。

    答:关系:它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7.简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最高的社会理想,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实现共

    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

    想.

    (2)二者关系: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其次,实现共

    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8.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的内涵。

    答:(1)客观条件:工业革命的深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导致其内部矛

    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

    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时代孕育了马克思主义,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兴

    起和发展也开辟了新时代。

    9.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答:(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4)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知识点1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1.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单选】

    2.世界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必须回答的问题。【单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包

    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单选】

    4.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存在意识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和意识哪个是本原是区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标准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区分可知论不可知论的标准,承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认为世界是不可

    能认识的,属于不可知论。【单选】【简答】

    5.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关系),区分历史唯心主义

    史唯物主义标准。【单选】

    6.世界存在状态:辩证法联系、运动、矛盾),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否认

    内部矛盾)【单选】

    7.世界的本质问题,实质上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世界的统一性是区分一元论

    二元论的标准。【单选】

    一元论唯物主义

    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直观性、不彻底

    ③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最高形态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二元论代表人物法国哲学家笛卡尔

    主观唯心主义代表:【单选】

    贝克莱提出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集合”;陆九渊提出的“宇宙

    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守仁提出的“心外无物”“天地万物皆在吾心

    中”等。

    客观唯心主义代表:【单选】黑格尔把“绝对精神”;朱熹提出“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

    神学唯心主义也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单选】

    具体的物质形态。古希腊的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认

    为火是万物的始基;中国古代的“五行说”认为“五行杂以成百物”;在古印度

    则有地、水、火、风构成万物之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是古希腊德

    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中国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的“元气说”。开辟了理解世界

    本质的唯物主义方向,带有直观的、自发猜测的性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物质单位。以一定的自

    然科学材料作基础,把原子的个性误认为物质的共性。

    8.物质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

    在性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单选】【简答】

    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自

    然科学的物质概念与哲学的物质概念,能很好地说明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9.运动物质根本属性【单选】【简答】

    (1)物质与运动

    运动物质根本属性存在方式。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

    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不可分。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

    物质。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形而上学主张没有运动的物

    唯心主义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2)运动与相对静止

    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

    的移动。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

    (3)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共同

    错误在于把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割裂者把静止绝对化,否认运动;后者只

    承认运动,否认相对静止。10.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单选】【简答】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一维性

    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间和空间是内在统

    一不可分离的。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

    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是绝对和相对无限和

    有限的统一

    11.实践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单选】【简答】

    实践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

    实践客体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实践客体具有客观性对象性社会历

    史性。

    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①客观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

    实践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物质生产实践。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第三,科学实验。其他一些实践形式(教育实践、医疗实践、艺术实践)

    1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

    本质。【单选】【简答】

    劳动实践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决定性环节

    物质生产实践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基础

    实践活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13.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单选】【简答】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事物(自然界、社会)之间的联系客观的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处于相

    互联系之中;

    具体联系又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

    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

    14.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同事物的普遍联系紧密不可分的。【单选】

    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变化、发展属于同一序列的范畴。

    发展是指事物一种特殊的运动变化——上升性、前进性的运动变化,即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替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

    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5.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

    是指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事物。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它

    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单

    选】【简答】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由新旧事物的本质特点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本性决定

    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第三,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它从根本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

    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这是因为:

    新事物的曲折发展过程;旧事物的压制和扼杀;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也需要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历史过程。

    16.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

    种根本不同的观点。它们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单选】【简答】

    第一,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第二,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

    第三,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唯物辩证法坚持两点论,

    形而上学坚持一点论。

    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动力。

    17.唯物辩证法是由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和一系列其

    他范畴构成的科学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质量互变

    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

    路。【单选】【简答】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事

    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源泉就在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这是发展观的实质与核心。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

    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主要是教导人们学会分析矛

    盾和解决矛盾。

    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

    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18.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其基本内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

    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单选】【简答】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矛盾的斗争性具有无限

    多样的表现形式。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因为首先,在矛盾运动中

    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其次,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又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

    19.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说明事物发展根本原因事物的内部矛盾事物发

    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的内部矛盾。【单选】【简答】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

    要的前提。第二,矛盾双方互相从对方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第三,

    矛盾的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着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

    为质变做准备。第二,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

    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20.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单选】【简答】

    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在一定情况下,外因对事物的

    发展甚至起决定性作用。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

    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21.矛盾普遍存在的。简言之,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单选】【简答】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矛盾观点承认矛盾,正确分析矛盾,并

    采取恰当的方法去解决矛盾;要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点论”,全面地

    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一点论”,防止片面地看问题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

    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

    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22.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个性一般个别的关系,它

    们是辩证统一的。【单选】【简答】

    第一,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如果割裂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就会导

    致“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了同类个别事物的共

    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一般比个别更普遍、

    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精髓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中国

    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2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它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

    种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另一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

    衡。【单选】【简答】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

    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是: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次,主要矛

    盾和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主

    要矛盾和阶级斗争)我们在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还必须注意解决好其他

    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

    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4.矛盾双方的力量也是不平衡的,其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

    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单选】【简答】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首先,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相互

    制约、相互作用的。一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

    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另一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制约和

    影响矛盾的主要方面。其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随着矛盾双方主次地位的转化,事物的性质也就发

    生了变化。

    25.基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这种关系,我们在分析问题时,特别是分

    析形势时,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同时也不能忽

    视支流,并且注意主流和支流的互相转化。【单选】【简答】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

    工作中坚持两点论重点论的统一。

    26.是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单选】【简答】

    是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

    物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

    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

    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

    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防止“过”或“不及”。“注意

    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27.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单选】【简答】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事物的变

    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和质变根本标志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量变是质变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另一方面,

    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的运动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都是量变和质变相

    互转化的过程。

    28.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其存

    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单选】【简答】

    肯定和否定是事物内部两个相反的方面,它们又是辩证统一的。①肯定和否定相

    互依存。②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

    学批判的、革命的本质。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

    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的否

    定。

    第二,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①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②否定是事物

    联系的环节。

    第三,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定是扬弃。尤其是对传统文化的

    态度。

    29.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曲折性的统一。【单选】【简答】

    否定之否定规律基本内容是:事物的发展经过两次辩证的否定,由肯定阶段到

    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的发展表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

    前进的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

    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如果割裂了二者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直线论的错误。

    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要坚信社会主义的

    前途是光明的,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30.原因和结果联系事物或现象之间引起被引起的联系。【单选】【简答】

    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就是原因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就是结果

    因果联系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但是,并不是所有时间先后

    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都是因果联系,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

    其次,原因和结果又是统一的,表现在:

    第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

    第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第三,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的。

    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复杂多样的。

    31.必然性偶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必然性指事物联系

    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

    不确定的趋势。【单选】【简答】

    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只强调一方面而否认另一方面,

    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的错误观点。

    32.可能性现实性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单选】【简答】

    首先,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对立

    其次,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一方面,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另一方

    面,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掌握可能性和现实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而不要从可能出发。

    其次,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创造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争取使好的可能性变成现实,避免坏的可能性实现

    33.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

    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的总和形式是指把内容

    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单选】【简答】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互作用的关系。

    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的统一。二者是有区别的,对立的。同时,内容与形式相互依

    存、密不可分,另外,内容和形式的区别和对立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内容

    和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内容和形式又是相互作用的。事物的内容活跃易变的,而形式相对稳定的。

    第一,内容决定形式。第二,形式对内容又有巨大的反作用。第三,内容和形式

    的相互作用构成两者的矛盾运动。

    34.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体,都具有本质和现象两个方面。【单选】【简

    答】

    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外部联系。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

    存在的。因而不能把它同主观上的错觉混为一谈。

    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第一,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

    立的,主要表现在:首先,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

    本性质和内在联系。其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是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

    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再次,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第二,

    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另一方面,

    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35.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单选】【简答】

    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第二,普遍性。

    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之间的区别:

    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

    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36.意识的起源:【单选】【简答】

    首先,意识自然界长期发展产物。其次,意识社会性劳动产物

    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物。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第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第三,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对物质又

    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就坚持了唯物论同时又承认意识的能

    动作用,就坚持了辩证法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

    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它缺乏实践的观

    意识的能动性(即主观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

    能力和作用。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建造房屋与蜜蜂建造蜂房)。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第三,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

    第四,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这是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表现

    由于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所以,实现意识

    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人的社会实践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正确的意识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阻碍

    和破坏作用。

    37.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单选】【简答】

    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大跃进”,“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第二,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科学家把毕生的精力

    献给了探索自然规律的科学事业,才取得了一些科学成果和技术发明。)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实践热情与科学的求实态度结合起来。

    38.实事求是:【单选】【简答】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2)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3)必须求真务实。

    (4)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

    (1)实事求是目的

    (2)解放思想前提

    浙江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隐私条款》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其他自考生一起互动、学习探讨,提升自己。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随时获取自考信息以及各类学习资料、学习方法、教程。

    扫码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最新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