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643《公关心理学》第三章讲义复习资料(浙江自考)
第三章 公众心理概述
第一节 公众与公众心理
1、 公众:指的是与某一公共关系主体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和组织的总和。(与“大众”、“群众”、“民众”不同,注意必发性问题与偶发性问题两个概念)对“公众”这个概念的理解还应把握以下几点:一、公众必须是与组织有联系的人群。二,不同的社会组织有不同的公众群体。三、公众与社会组织的联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四、公众的存在形式不是单一的,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
2、 公众心理,是公众对与其利益直接相关的社会组织行为的心理反映。(注意区分公众心理、公众态度和公众印象三个概念)
3、 公众心理的三个特点:相同性、关联性和利益性。记忆提示(利益相关)
4、 影响公众心理的因素:公众自身、社会环境和组织行为三个因素。(第一个为内部因素,后两个为外部因素)公众个性是影响公众心理的主要因素;组织行为是直接因素。
(公众)个性心理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个性心理过程(知情意)、个性心理倾向性(最活跃的,包括兴趣、动机和需要等)、个性心理特征(比较稳定,能力气质性格等)
公众个性对公众心理活动的影响表现在:一影响公众心理的动力趋向,二影响公众心理活动的内容选择,影响公众心理活动的表现方式。
社会环境对公众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规范(是社会为了自身的延续而向自己的成员提出的行为上的要求,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必须遵守。它规定了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角色、位置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社会成员只有通过掌握这些行为规范,才能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社会文化(是社会整体性的产物,它一旦产生就陶冶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态度与情操,并以价值观念的形态积淀于民族心理意识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程度不同、功能不一的社会心理效应。对公众心理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和稳定性)和社会舆论(也称为公众意见。它对公众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压力作用和强化作用两个方面。作为社会多数人的意见,所反映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较之其他意见具有压倒性的效力,常常有形无形地构成公众看待特定社会问题的“正常的”价值规范和行为规范,并可能进而形成相应的社会风气。)等方面。
第二节:公众的认知过程
人的心理活动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三个相互联系的过程(知情意)
认知活动由感觉、知觉和思维等因素组成。
1、感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起点,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进行反映的过程。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五大类。内部感觉包括平衡觉、运动觉和机体觉。
视觉和听觉占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人们获得客观世界信息的主要来源。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综合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集合,而是在综合了多种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体映象。
知觉可以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错觉:是人对客观事物错误的知觉,是知觉对客观刺激的歪曲反映。常见的错觉现象有图形错觉、大小错觉、方位错觉、运动错觉、时间错觉等。(注意与幻觉的区别p40)
知觉的特征:一知觉的整体性。二知觉的选择性(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三知觉的主观性。四知觉的恒常性。记忆提示(永恒整体,主观选择)。
3、思维是客观事物的一般属性和内在联系在人们头脑中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过程。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和一般规律。所谓概括反映是指人的思维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所谓间接反映是指思维反映事物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事物的媒介作用来反映客观事物。
人的思维过程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大致可以归结为四个阶段:发现问题(前提),分析问题(起点),提出假设(关键),检验假设(两种方法:一是科学实验或社会实践,二是思维的逻辑推理)
第三节 公众的情感过程
公众的情感过程:是伴随认识活动和意识活动出现的一种心理活动状态,是与公众对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所持态度而相伴而生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喜、怒、哀、惧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其他心理表现。是情感和情绪两种心理过程的统称。
1、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和区别:联系是指两者都属于同一类心理过程。区别:1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心理活动,是一种自发的、原始的、与人的生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心理体验。然而人的情绪和动物的情绪区别在于其社会性。情感是人独有的心理活动,它是由人的高级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而引起的内心体验。2情绪带有情景性、不稳定性和易变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的特点。3情绪通常表现于外部,具有较明显的冲动性。情感则较为深沉和内隐。当然,情绪和情感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它们彼此联系,共同统一于人的社会性本质中。
2、 公众情感变化的依据:面部表情、语言和语气、动作与姿态、生理反映。记忆提示(生动的面部语言)
3、 情绪的三个基本状态:心境(是一种比较持久、比较微弱而具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持久性、微弱性和弥散性)、激情(是强烈地爆发出来且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一个人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具体表现为狂喜、暴怒、痛苦、绝望等情绪状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短暂性、强烈性和集中性)、应激(是出人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两种表现:一种是调动身体各部分的潜能,积极行动,忙而不乱,急中生智,以超常的冷静应付危及局面;另一种是目瞪口呆,惊惶失措,陷入混乱,还会出现感知和记忆的错误。紧急性)。
激情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在应激状态下的两种表现(p47)
4、 根据情感的性质和内容划分,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属于人类高级的社会情感。理智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动力之一,是与人们认识世界、追求真理的需要及需要满足相联系的情感体验。道德感是根据社会道德标准要求自己或评价他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客观现实与人的道德需要关系的反映。美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美的情感体验。人根据所掌握的美的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评价,由此产生审美情感,它由现实生活中美的客观对象引起,并受主观认识的影响。
第四节 公众的意志过程
1、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标、并以此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以实现之的心理过程。
2、意志的特征:目的性、坚韧性、随意性(跟随意志的意思)。记忆提示(牧人随)
3、意志行动过程:
第一阶段是形成决定阶段,它是意志行动的开始,决定着意志行动的方向,规定着未来意志行动的发展。具体包括:1、动机的取舍和目标的确立。(动机冲突按形式可以分为三种,即双趋式冲突——面临两种同样强烈的愿望而只能选择某一种、双避式冲突——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间回避一种事物和趋避式冲突——一种既趋向又回避的心理状态)2、方法的选择和计划的制定。
第二阶段是执行决定阶段,是意志行动的心理完成阶段。在这一阶段种,意志行动从头脑中的设想过渡到实际执行,使目的实现。
5、 意志的品质:1、自觉性(是指人们对自己意志行动的目的及其社会意义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与之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盲目性,通常表现为受暗示性和独断性)2、果断性(是指人能够迅速而合理地决断,及时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与之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武断)3、坚韧性(是指一个人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不屈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去执行决定。与之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畏惧和懈怠、顽固和执拗)4、自制力(是指人们能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与之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
应用:试述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搞好公关工作的重要性。
6、 意志品质的培养:首先,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目标。其次要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再次,加强自我锻炼对于意志的培养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