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广告心理学》试题练习(十九),由浙江自考网为各位自考生整理 ,供考生参考复习。
简答题(含论述题)提示(要点):
1.试述态度的特性。
提示:
态度的特性有:
(1)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来习得的;
(2)态度必有对象,它可能是具体的人、物、事件,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理论等;
(3)态度一旦形成,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4)态度的结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构成,彼此间协调一致;
(5)态度是内在的体验,只有通过言语、行为间接地推测;
(6)态度有方向、强度、信任度。情感上好恶的极性表征出态度的方向,好恶程度表明态度的强度,而表达对特定对象的确信水平,便是它的信任度。
2. 态度改变的两种形式是什么?
提示:
态度有方向(极)性和强度。也就是说,态度的肯定与否定作为两个极性,中间会有各种程度,这样态度可以看作是一个量的连续体。
所谓态度的改变,既包括由肯定向否定转变,也包括否定向肯定转变,还包括肯定或否定程度上的发展。前者是性质上的改变,后者是程度上的变化。
广告的说服就在于通过有效的诉求,使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从原有的否定或消极态度转变为肯定或积极态度,或者从原有的少许肯定的态度发展成更肯定的态度,最后达成购买行为的发生。
3. 试对ELM模型做简明的解说。
提示:
当一则广告暴露给大众之后,如果该信息是有用的,或者说是重要的、有趣的,那么消费者就会付出应有的努力。消费者有的有特殊购买动机,有的则不会有太强烈的动机。通常低动机表征为:
(1)相对地缺乏对有关商标产品信息的主动寻找;
(2)较少对商品特性的比较;
(3)不同商标产品间类化和对待定商标无兴趣等。
在这些低卷入(即对自己无关紧要)条件下,就会导致边缘线索起作用。如果广告信息对消费者足够重要和有趣,产生对该信息加工的动机更强烈。在这个基础上,精细加工便推移到消费者加工信息的能力因素。
中枢路径提示:若缺乏信息加工的动机和能力,精细加工信息的可能性就减少,而转入到依赖边缘线索,获得态度的变化。
4.简释说服的传播模型。
提示:
说服的传播模型的第一行表示说服过程。由对某一问题有一定看法的传递者开始。他(它)将这一看法(信息)传播给接受者,以期达到说服他们改变原有看法而趋向一致。这样的说服过程必定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所以说服过程势必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